教师招聘
网站导航
手机APP

手机Web端浏览
1、直接输入 m.he.zgjsks.com
2、扫描二维码访问
您现在的位置:河南中公教师网 > 教师招聘 > 备考资料 > 小学 >
来源:中公河南教师招聘考试网 时间:2022-05-12 14:27:25
在教师招聘考试当中,每一年的考试,不管是全省统考还是各地区独自命题,都不乏对教育学历史人物的考察。尤其喜欢考察人物及其观点的对应题目。但由于中外教育家实在是数量繁多、贡献各异。这使得大家每每背诵起来特别苦恼,不知应该以哪些为重点;一旦碰上相类似的观点,更是极其容易混淆。所以今天小编带着大家一起,针对教师招聘考试当中教育学发展萌芽阶段里,中国古代最为主流的两大学派,去研究他们的主要代表人物,以及其所做出的主要思想贡献。
一、人物简介
提起教育学萌芽阶段的代表人物,就不得不说一说我们儒墨两大显学。这两家流派自创立以来,发展迅速,流传多年,以至于在古代春秋战国时期成为了教育学界影响力最为深厚的两个流派,故并称两大显学。两大流派各有一位创始人。
首先,儒家学派代表孔子,名丘,字仲尼,提出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仁,并进一步论述了克己复礼为仁的观点,强调学习先贤思想,复兴周礼。儒家学派提出并实践了许多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孔子的教学思想大多记载于《论语》一书当中。
(这里要注意孔子并非《论语》一书的作者,这本书是对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注,因此如果出现判断题,大家要小心注意不要掉入陷阱。)
其次是墨子作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及代表,提出了墨家的核心思想-兼爱、非攻。在明确抨击儒家观点的情况下,墨子的教学思想也在我们的历史风潮中独领风采。而墨子的思想大多代表了整个墨家学派重视实用、强调科学知识的观点。所以接下来我们来详细对比两位学者以及他们所代表的两大流派有哪些观点上的区分
二、教育思想及对比
孔子教育思想
1.核心思想:仁,强调仁者爱人为中心
2.人性论:
性相近,习相远—强调后天作用
性三品说:唯上智与下愚而不移—强调先天因素
3.教育作用:
对人-习相远-为平民中举贤才打基础
对社会-庶、富、教-第一次论述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4.教育目的:德才兼备的君子
5.教育内容:文行忠信--道德教育:仁、礼 知识:六艺
6.教育方法及原则:因材施教 启发诱导等
7.对待传承和创造力: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墨子的教育思想
1.核心思想:兼爱、非攻
2.人性论:人性素丝说--强调后天因素
3.教育作用:上说下教
4.教育目的:兼士 贤士
5.教育内容:政治道德 文史知识 科学知识 思维能力
6.教育方法及原则:主动实践、量力而行等
7.对待传承和创造力:述而且作
二者对比:
人性论 | 教育内容 | 传承与创造 | 教学态度 | |
孔子 | 先天后天 各有影响 |
重视文史 尤其礼乐 |
只传承 不创造 |
被动教学 不扣则不鸣 |
墨子 | 后天因素 决定人生 |
文理兼备 反对礼乐 |
既传承 又创造 |
主动教学 不扣必鸣 |
三、小试牛刀
1. “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此为“三表法”。它的提出者是( )。
A.老子 B.墨子 C.孔子 D.韩非子
2.“仁”和“礼”是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下列关于“仁”和“礼”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仁”是对他人生命及其价值的珍视和关爱
②“礼”是社会的行为规范
③“仁”是道德的内在情感准则
④“礼”是道德的外在行为准则
⑤从“礼”出发强调培养人们的“爱人”的情感
⑥从“仁”出发,强调人必须接受外在社会行为规范的约束
A.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
D.①②⑤⑥
1.【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墨子的教育思想。墨子提出的“三表法”是判断言谈是非的三条标准,即“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因此,B项正确。
A项,老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提倡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老子全盘否定文化教育的价值。在《老子》一书有关教育思想的主要论点有:文化堕落论,人性复归论和绝圣弃智论。
C项,孔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把“仁”的思想归结到服从周礼上。
D项,韩非子是法家代表人物。韩非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韩非子提出绝对的“性恶论”,认为人心总是利己而害人的,人与人之间是一种利害关系,离不开“计算之心”。
综上所述,ACD 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择 B 选项。
2.【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道德教育的内容是“仁和“礼”。仁者,爱仁,仁是对他人生命及其价值的珍视和关爱,礼是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仁是道德的内在情感准则,礼是道德的外在行为准则。从“仁”出发,强调培养人们“爱人”的情感,主要是由推己及人的逻辑思路,启发人们内在的道德自觉,是一条内发的道德修养路线。从“礼”出发,强调人必须接受外在社会行为规范的约束,社会行为规范就是“礼”,也就是要接受“礼”的约束,这是一条外铄的道德修养路线。
题干中,⑤从“礼”出发强调培养人们的“爱人”的情感;⑥从“仁”出发,强调人必须接受外在社会行为规范的约束说法错误。 AB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择 C。